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    第411章 摧锋军编制
    这也算是刘封的试行,日后刘封必然是不会照抄东汉体制了。
    事实证明,明清的体制要远远胜过东汉,且比东汉体制稳定的多。明朝也有许多幼年皇帝,留学生登基时才九岁,但明朝的朝局却不会因为这些幼年皇帝而发生动荡。
    相比起东汉的权力斗争,明朝的政局无疑要温润的多,哪怕皇帝成年之后,也往往比较容易的拿回大权,而不是像东汉这样每次都得政变,干刀尖舔血的活计。
    幕府建立之后,并非所有部门都全功率运作的,诸如卫生部、审计部、公安部等部门,投入的资源并不多,甚至可以说是很少,主要是供给他们人员俸禄、笔墨开销等物资,以供他们尝试构建组织架构,规章制度以及日后的行政方法。
    这些制度化的东西必须要先敲定下来,日后想要扩张落实时,只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资就行了。
    左将军幕府已成,但还有扬州牧州府需要招募名士充任。
    按照一贯以来的习俗,州牧府中的四大吏——别驾、治中、长史、功曹,自然是要招募本地的名士来担任的。
    经过一番思考,刘封最终做出决定,征辟会稽余姚人虞翻为别驾从事,吴郡吴县人顾雍为治中从事,丹阳郡故鄣人朱治为长史,豫章南昌人刘壹为功曹。
    虞翻、顾雍、朱治,包括杨弘,都是各自郡国中的名士,这个名单不但囊括了会稽、吴郡、丹阳和豫章四大扬州郡国,还江东各郡名士各取一人,可谓是面面俱到。
    其中,虞翻是会稽郡中亲刘封士族的代表人物,不但本人才能卓绝,刚猛济事,而且还文武双全,乃是江东之宝。
    顾雍则是吴中四大姓之首顾家掌门人,且吴中四大姓彼此联姻结好,同气连声,顾雍在吴郡乃至江东名声极大,纳其为治中,也可安定吴郡人心。
    朱治为孙坚所举孝廉,本身就是丹阳土著,又在孙坚麾下屡立战功,得封中郎将,多次担任千石官职。他不仅仅是代表了丹阳郡士民,同时也是孙策降军的代表,既可安抚丹阳郡人,又能稳定孙策以及孙家降兵之心。
    最后一个豫章刘壹,却是有些冷门,其人在历史上声名不显。
    刘壹是豫章本地土著豪门,乃是代理豫章太守华歆所征辟的功曹。
    在三国志中,刘壹只留下了一段话。
    那就是《三国志注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》中所记述的:孙策在椒丘,遣虞翻说歆。翻既去,歆请功曹刘壹入议。壹劝歆住城,遣檄迎军。歆曰:“吾虽刘刺史所置,上用,犹是剖符吏也。今从卿计,恐死有馀责矣。”壹曰:“王景兴既汉朝所用,且尔时会稽人众盛强,犹见原恕,明府何虑?”於是夜逆作檄,明旦出城,遣吏赍迎。策便进军,与歆相见,待以上宾,接以朋友之礼。
    刘壹在这个时空也一如既往的劝说华歆向周瑜投降,为华歆所采纳。
    因此,周瑜所报的功劳之中,刘壹排名仅次于华歆,位列第二。
    刘封细思之后,决定选择刘壹担任功曹,一来其人在华歆麾下就出任过功曹,华歆用人能力还是颇强的。
    刘壹即便不是什么特别出色的人才,但他的见识才学,品行道德应该足以胜任这一职务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刘封所征辟之人完美的覆盖了整个扬州和主流派系,除了刘壹差点意思外,其他三人俱是郡国上上之才,大可委以重任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江东便足以安定,而江北因为大旱的缘故,民心所向,士豪归附,比起江东来还要可靠忠诚。
    至此,整个扬州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问题,那就是山越。
    这近半年来,刘封军在整个江东镇压不服,清剿山越,进展很是顺利,几乎没有败绩。
    俘获的山越又提供了数万青壮劳力,也是上佳的兵员。况且丹阳如今也在刘封手中,而且还保存了元气,丹阳兵可是天下精锐。
    陶谦那时候靠着曹豹、许耽等人带着军纪稀烂的徐州军,就一度逼的曹操托妻献子,可见丹阳兵之精锐。
    倘若当时陶谦能好好练兵,肃立军纪,凭借丹阳兵的精锐,他还真就未必会输的那么惨,那么快了。
    刘封这次亲自驻跸宛陵,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丹阳兵而来的。
    ********
    “主公,两万人实在过少,恐怕不敷使用啊。”
    看着面前浓眉大眼,正气凌然的太史慈,刘封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。
    果然如同他所想的那样,拣选精锐,单独编练成军的消息一经传出,军中大将们就开始骚动起来了。
    但凡觉得自己有点跟脚的,都跑他面前游说起来,想要进入精锐军中。
    哪怕是太史慈都不例外,相反,作为刘封弓马老师兼心腹重将,不但惦记上了军主之职,更想要鼓动刘封扩大规模。
    刘封故作叹息了一声,摇头道:“老师,就这两万人,也是父亲额外调拨了徐州和豫州的资源襄助,否则恐我扬州入不敷出啊。”
    其实这次编练精锐,两万人是保底,之前也曾经提起过,刘封的底线是不超过四万人。
    但他却不能这么跟太史慈说,要真这么说了,一来太史慈这些武人说不定又希望能编练六万人,甚至八万人了,二来也是难得的东西才值得珍惜。
    太史慈脸色一暗,其人也是能文能武,故此比一般武人要明白的多。
    刘封如今可不仅仅只是拣选精锐,他还要提升士卒待遇,同时还要继续扩军。
    这三管齐下,对于财政的压力是相当之高的,的确不得不小心谨慎,否则一旦财政崩了,没钱没粮,那时候拿什么来养兵。
    如今刘封仅有扬州一州之地,除了两万精锐,还要再编列十三万野战军,若不是有刘骠骑倾力支援,恐怕就连这两万精锐都编练不起来。
    若想要有所改变,势必要在财政上打主意,只有更多的收入,才能编练更多的精锐。
    想要财政增加,无非是开源节流。
    可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难,太史慈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,所以也只能暂时罢休。
    况且刘封也表露出了拣选精锐并非一朝一夕的态度,日后若有机会,必定还会继续推进的。
    想到这里,太史慈脸色又好转了起来。
    旋即,太史慈又想到另外一件事,旁敲侧击的问道:“主公,不知这摧锋军主将可曾定下?”
    刘封没好气的暼了眼太史慈,故意问道:“老师是有人想要推荐吗?”
    太史慈顿时一噎,这弟子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,我难道还能推荐其他人不成?看见太史慈脸上一阵青一阵白,刘封心中好笑,太史慈的心思他自然是很清楚,要不然也不会噎到对方的心肺。
    不过太史慈毕竟是太史慈,从来就不缺少毛遂自荐的勇气。
    最早和太守毛遂自荐去送信,后来和孔融毛遂自荐欲破敌,被拒绝后又毛遂自荐去找援兵,之后在刘繇那也曾经毛遂自荐对抗孙策。
    太史慈干笑两声,没有第一时间毛遂自荐,而是转而问道:“主公,不知摧锋军是如何规划?”
    刘封意外的暼了太史慈一眼,不过想想也是,太史慈有急智,善谋略,其本质是更偏向士族,而并非豪强。
    很多人误会太史慈,看见他为孙策所收服,觉得他是个猛张飞一样的人物。
    可纵观太史慈一生的大事,其实他表现出来更多的却是智谋。
    他年轻时太守和刺史争端,明明晚到的他却立刻想出了骗术,将州吏手中的文牍骗到手毁掉。
    在孔融那,想要带兵破敌,也是有理有据,即便被孔融拒绝后,他单骑一人冲出重围,用的还是谋略。
    到了刘繇处,为刘繇所轻视,可他依旧找到了机会和孙策大战神亭岭。
    也就是刘繇魄力不够,换了曹、刘、孙三家中的任何一位,太史慈立时就可扶摇直上,得到他想要展现自身能力的机遇。
    哪怕刘繇落魄了,太史慈依旧能单枪匹马在陌生的地方拉扯起一支队伍来,还和祖郎合作,硬生生闯出一份基业。
    可见太史慈实是文武双全,只是因为太过能打了,以至于大家很容易就忽视了他的智计和谋略。
    看见太史慈发问,刘封也不做隐瞒,毕竟对方是自己最心腹的重将之一。
    毫不夸张的说,这次拣选精锐之中,主将人选只会在太史慈和赵云两个人之中诞生。
    贾逵才能卓著,但毕竟是后来人,徐盛、潘璋虽是心腹老人,但能力却不足为一军之主。周瑜、孙策能力、声望都够了,但毕竟是新附之人,难以服众。
    这么遴选下来,也就只有赵云、太史慈最为合适了。
    刘封取出一卷帛书,亲自交到太史慈手中,后者打开一看,上面乃是记录着这次扩军的规划。
    摧锋军共下辖十个营头,每营为两千人,也即是一校,由校尉统领。
    十个营中,两个是骑兵营,其余五个是步兵营,另配有三个特种营,分别是辎重营、工兵营和炮兵营。
    骑兵营编制为:
    重骑兵:(军司马一部,下辖两个曲四百人)配全套铁质马甲四百套,一等战马四百匹,为冲阵马,三等马八百匹,其中一半为驮马,一半为骑乘马。
    游骑兵:(军司马两部,下辖四个曲八百人)配全套皮质马甲八百套,骑弓八百张,二等战马八百匹,为冲阵马,三等马一千六百匹,其中一半为驮马,一半为骑乘马。
    轻骑兵:(军司马一部,下辖两个曲四百人)配轻甲四百套,骑弓两百张,手弩两百张,二等战马四百匹,为冲阵马,三等马四百匹,为换乘马。
    辎重兵:(军司马一部,下辖两个曲四百人)配大车一百驾,拉扯驽马两百匹,驮马两百匹,骡马两百头。其中还包括有少量医疗兵、工程兵等特殊兵种。
    以上这些是常规装备,其他还有一些军械物资在战时会予以补充,保持冗余,以备战损替换。
    总体来说,一个骑兵营编制为两千人左右,其中战斗兵一千六百人,辅助兵四百人,全部马骡化,能够长途快速机动而保持战斗力。其中配备了大量的马匹,包括能够承载重装的一等战马。
    同时,还补充进了极其珍贵的八百套连带马甲的全装铁甲,经过刘封的建议,马甲并非全部铁质,而是镶铁甲片的皮甲,在尽量保证防御力的情况下,为战马减轻了负重,从而拉长重骑兵的战斗时间。
    这样两个骑兵营,战斗力是极其强悍的,而营长刘封心里已有人选,自然是张辽、徐晃二人。
    以猛将统御骁勇,只要战术得当,刘封有信心正面击溃数倍之敌。
    若是能够再搭配上精锐步兵,纵然以一敌三,刘封也有信心战而胜之。
    摧锋军的标准,就是按照战场以一敌三来来设定的。
    步兵营编制为:
    重甲步兵:(军司马一部,下辖两个曲四百人)配全套铁质甲胄四百套,长戟、长枪各四百杆,长刀四百把,塔盾四百面等等。
    中装步兵:(军司马两部,下辖四个曲八百人)配全套皮质甲胄八百套,长戟、长枪八百杆,长刀八百把,副手小盾八百面等等。这种小盾可以单手绑定,在历史直到唐末宋初才被人发明,此时自然是被刘封提早创造了出来。
    弓弩手:(军司马一部,下辖两个曲四百人)配轻甲四百套,强弓两百张,劲弩两百张,长刀四百把。
    辎重兵:(军司马一部,下辖两个曲四百人)配大车一百驾,拉扯驽马两百匹,驮马两百匹,骡马两百头。其中还包括有少量医疗兵、工程兵等特殊兵种。
    如今彭城的工坊基地已经越做越大,再加上大量的战俘被送去挖矿,像笮融、薛礼那些人的部众,早就已经烂的出奇,也只有炮灰的作用。
    像这种兵马,刘封是不敢用的,他还担心这些家伙弄脏了自己的部曲,带坏了自家的军风。而这些人的心早就已经养野了,也没法再安心种地。
    思来想去,这些人最好的去处也就是矿洞了,于是就让他们去大山之中发挥最后的光热,也算是为他们之前的行为赎罪了。
    你还别说,这大几万的战俘送去挖矿,铜、铁、煤等矿藏的产量一下子暴增,尤其是重点开采的铁和煤,产量各自翻了一倍和三倍。
    原料足够,工坊拉足,全力以赴的生产军械、甲胄、农具等物资。尤其是铁甲,更是重中之重,如今月产量已经高达一百二十套,年产量成功突破一千套。
    而且这还是在保证其他军械和大量农具的前提下,若是压低了其他军械和农具的需求,铁甲的产量还能再上一个台阶。
    之所以有这么巨大的变化,是因为刘封在工坊中开始推行水力打磨和流水线制度。
    大量的熟练工被解放出来,而新手只需要学习打造甲叶这一个工序,难度无疑大大下降,这是工坊中的工人数量得到了大量的补充,从而提升了产量。
    (本章完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